为全面贯彻提高青少年的动力就像我背后的屏幕那一行小字说的一样,热爱各有不同,青年本该如此,每一代逐日移山的青年都有自己奋不顾身的热爱,每一份炽烈的热爱,都值得被用心对待。beat365官方网站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于10月11日下午4:30在实训楼a201开展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做新时代青年”主题宣讲活动。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新时代青年是袁隆平袁老先生团队的90后农艺师罗志强。
提到袁老先生,大家脑海中第一印象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老先生在2021年5月22日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所带领的团队仍然坚守着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袁老先生的两大梦想“禾下乘凉梦”“全球覆盖梦”。“禾下乘凉梦”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初步胜利,2021年8月31日,“巨型稻”田间的标尺显示水稻的高度已经超过了2米。15亩“巨型稻”在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试种成功,亩产可达1600斤。十年心血只为研制出稻中“巨人”,研发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缺少能够尽心培育水稻的人也是不行的。在2020年罗志强被分配到重庆来负责实验工作。他一年300多天泡在田间地头,村里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大学生要来到农村去种水稻。很多村民晚上10点多还看见他在稻田里工作。
刚到村庄的时候,罗志强就给村民们介绍新型水稻的特点,但是有个老爷爷不信于是就打了一个“赌”。这是个怎么样的赌约呢?当然是和稻中巨人有关,老爷爷打赌这个水稻不可能长成和高粱一样高,如果一样高他就请全村人吃饭。到了第二年,巨型稻平均高度为2米。老爷爷输得心服口服,他看着稻田里长得比人高的稻子不禁感叹道一大把年纪了,没见过长得这么好的水稻。罗志强把老百姓的夸奖当做对他们最大的认可。五月份雷雨夜,一道雷把罗志强团队打醒了。他们连衣服都没穿就跑到稻田里,在他们出去不远一道雷打到了他们检测器上。在酷暑时,他们就算是顶着灼热的太阳,在下地之前喝藿香正气水也要去稻田中进行测量和观察水稻长势。
每一颗新型水稻种子都是众多科研人员的心血所成,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够长成累累硕果。罗志强所坚守的初衷就是,必须要保证种子在自己团队手上的时候不出现任何差错,精心去培育每一颗种子。正是因为有很多像罗志强团队这样的农艺师,新型水稻才能以一种最好的状态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扎根基层,不把自己当做大学生,没有任何的架子。正是因为中国有很多像罗志强这样的默默付出的新时代青年,中国才能强起来富起来。
那么,罗志强是否是我们青年学生的榜样呢?这个答案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位于时代的岔路口,这让我们无上光荣,但这也是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挑战。我们该以什么方向去努力?以什么状态去努力?该怎么去努力?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在心底问过自己很多遍的问题。其实很多前辈和时代青年都给了我们启示。
孙中山先生曾言“吾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不骄不躁,胜不骄败不馁。青年是国家的主力军,是国家进步的源泉,是国家的栋梁中坚力量。
回望过去的几十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人们曾面对地震灾区的年轻志愿者,感慨“最年轻的80后也成了中坚力量”。在距离我们最近的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催生了新的流行语,“轮到90后保护大家了”。社会曾经疑惑:在物质丰裕时代成长的一代年轻人能否成为国家未来的脊梁,成为值得信赖的、新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青年们从未反驳这些被质疑的话语,但当危机来临之际,当被时代选择之时,他们扛起了责任的大旗,给国家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青春没有结束,我们永远风华正茂,浪漫没有定义,我们永远向阳而生。为新时代的青年喝彩,为新时代的我们喝彩!